信产部逼宽带降价 打破垄断扶植互联网企业发展(1)
10月底,当一份名为《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》(以下简称“办法”)的文件悄悄出现在信息产业部网站的时候,几乎没有多少人注意到,这样一份文件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将产生何种影响,对于推动中国宽带更廉价地普及有何重大意义。
“这是互联网领域‘打破垄断,保护竞争’原则的重要体现,特别是能够扶植互联网企业的发展,以及推动整个互联网事业的发展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人士这样评价“办法”的出台。
互联网隐形垄断
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互联网大国,网民数量超过1亿。
随着网民越来越多,许多人发现在一些网络应用时,越来越麻烦。同样访问国内的网站,有些速度很快,有些却非常慢;要下载一个软件,网站可能提供数个甚至数十个地址让网民选择,从网通、电信、铁通、联通、移动到广电、长宽各式各样的地址都可能有,有的网民就得一个个去试,到底哪个地址下载速度更快。
有心人士会发现,如果你在北方使用网通的宽带,要访问一个网站,而这个网站只把服务器设立在南方的电信公司,速度可能就不令人满意;反之也是如此。
这样的烦恼不仅网民有,连提供互联网服务的网站们也对此敢怒不敢言,一肚子委屈和郁闷在心头。
最近在上地开信息类服务网站的网络公司CEO童军(化名)很烦恼,随着网站的注册用户越来越多,原本设立在北京的服务器已经不能满足需要,现在给他只有两个选择,要嘛选择一些专业公司在南方等地帮忙设立服务器,缓解从南方的宽带用户带来的流量压力;要嘛就是自己去和南方的电信部门谈判,在那边托管服务器。前者的费用相对较高,后者则要耗费许多精力。
“原来只有一个中国电信的时候,只要在北京就能搞定许多事情,现在虽然托管服务器和流量的费用降低了,但加上跑来跑去的维护成本,其实也没有省心多少。”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童军这样对《财经时报》抱怨。
其实不仅是这些刚在发展中的互联网公司苦不堪言,就连已经成规模的大的互联网公司也倍受煎熬,甚至一些海外上市的门户更是有苦难言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一家国内网络公司,当其要宣布一个新游戏上市时,就有刁钻的投资经理拿着报表质问,“你为什么需要在电信和网通分别设立服务器,这其中的成本会增加多少?”
回溯到“办法”的出台,这一份文件为何会被起草人士提升到“打破互联网领域垄断”的战略高度呢?
信产部降价吸引客户
这个“办法”的核心其实只有一条,将一些中小规模的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,通过信产部指定的互联网交换中心(以下简称交换中心,业内一般称为NAP点)与中国电信、中国网通互联的结算价格,下调15%。
目前,全国大约有10家被称为“国家互联网骨干网经营单位”的企业,包括6家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、中国网通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移动、中国铁通、中国卫通,以及几家非盈利型的机构,如教育网等。
这些企业的用户要访问其他企业的内容时,就必需与其他企业发生联系,而建立联系的方式,信产部规定有两种:一种是通过信产部设立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三地的交换中心进行连接交换,采用“办法”规定的价格;另一种是两个企业之间自己连接,信产部不监管双方连接的价格,但其他企业要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连接时,是单方面付费给这两家企业,价格一般情况下比通过信产部的交换中心便宜。
这好比一个人要搭乘A地公司的公共汽车去往电信或者网通“势力范围”的B地,你可能向A地公司交纳的是月票也可能是按次收费,其他的就不用操心了。
- 暂时没有评论!